学科动态

学科动态

学科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动态 > 正文

新桥医院胶质瘤多学科诊疗团队在JAMA子刊发表高级别胶质瘤改良靶区勾画联合中等分割放疗的临床研究结果

发布时间:2025-08-04 作者: 来源:肿瘤科 点击数:

2025年7月24日,由新桥医院肿瘤科李光辉教授、神经外科吕胜青教授等组成的胶质瘤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在美国医学会(AMA)主办的JAMA Network Open杂志发表了题为“Modified Target Delineation and Moderately Hypo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for High-Grade Glioma”的临床研究结果。

该研究评估了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及白质纤维束示踪技术引导下的改良靶区勾画联合中等分割同步推量调强放疗(HSIB-IMRT)在初诊高级别胶质瘤(HGG)术后患者中的疗效。

这项单中心、双臂、开放标签的随机临床研究招募了154名年龄在18至70岁之间、经组织学确诊为高级别胶质瘤(HGG)的初诊患者,试验组采用改良的靶区勾画联合HSIB-IMRT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其临床疗效与标准调强放疗(IMRT)相当,但显著缩小了照射靶区体积,且未增加靶区外的复发率。


高级别脑胶质瘤(HGGs),尤其是胶质母细胞瘤带来了独特的神经认知负担:超过50%的脑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会出现中度至重度认知障碍,这是所有癌症类型中发生率最高的。Stupp方案即放疗联合同步及辅助替莫唑胺化疗,是当前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的标准治疗方案,术后放疗照射靶区的推荐是在肿瘤、瘤床区结合解剖结构外扩1-2cm。如何提升肿瘤控制效果,又降低治疗相关毒性和治疗负担需要我们进一步优化治疗策略。该研究首次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如何结合生物学特征与神经解剖学认知,运用新型影像技术为HGG患者制定合理的靶区方案。研究团队在采用HSIB-IMRT放疗技术同时通过整合三维磁共振波谱与神经纤维束解剖图谱等多模态MR影像,基于神经解剖学沿白质通路各向异性扩展照射靶区(覆盖细胞毒性水肿区外1厘米),避开信号正常的脑回及邻近风险器官。该策略使靶区体积显著减少60 cm³(22.5%)。

研究结果显示,在154例入组患者中(试验组76例,标准组78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试验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数为15.5个月,标准组为13.5个月(P = 0.89)。试验组的总生存期(OS)中位数为27.0个月,标准组为21.0个月(P = 0.24)。试验组的临床靶体积(CTV1:中位数116.7 cm;CTV2:中位数174.4cm)显著小于标准组(中位数225.0 cm³)(P < 0.001)。两组靶体积内、靶体积外及多中心复发率相当。试验组4例患者(5.3%)和标准组3例患者(3.8%)发生3级或4级不良事件(P = 0.72)。

杂志同期还为该研究邀请了专家评论。专家评论认为高级别胶质瘤(HGG)的患者总体预后较差,在减少治疗毒性反应与提高肿瘤控制率这两个关键目标之间取得精妙平衡至关重要。当前新型神经影像技术的蓬勃发展为这种平衡提供了可能。然而当前放射治疗计划尚未充分运用这些技术来实现上述目标。该研究通过随机临床试验同步评估改良放疗剂量与靶区勾画方案,以期提升肿瘤控制率并降低对正常脑组织的放射损伤。研究结果显示尽管采用中等分割的剂量递增对HGG并无额外获益,但改良靶区勾画的策略使靶区体积显著减少。

专家赞赏团队尝试通过剂量递增与靶区设计双重优化来改善HGG患者的肿瘤控制与治疗毒性。认为研究者挑战了单纯缩小边界的传统思路,运用先进MRI技术实现基于生物学的靶区改良以减少不必要的脑组织照射。这项工作为追求"肿瘤控制-功能保护"平衡(即在最大限度控制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护正常脑组织以维持生活质量)提供了基于神经解剖学的创新范式。后续研究若能纳入更敏感的神经认知评估工具,将有助于更精准地界定放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