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科室介绍

科室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科室介绍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药剂科始建于1950年,秉承“执药弘德,敬业追远”的建科理念,经历代同仁共同努,现已建成集药学教训、药品保障、临床药学服务、制剂生产、药学科研、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卫勤保障于一体的研究型学科。

学科现为国家、军队和重庆市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首批PCCM咳喘药学门诊示范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陆军特色制剂中心,重庆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是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药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是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重庆市抗肿瘤药物器械(材料)临床评价研究中心骨干团队。现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153名,硕士以上占53%,高级职称28名,博导3名。入选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巴渝学者青年学者、军队专业技术优秀人才3人,有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对象1名,重庆市市级学会专委会主委2名、副主委4 名,入选陆军军医大学红医教学名师、苗圃人才、重点扶持对象9人次。

学科也是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药学教研室,承担军地本科生、研究生8门理论课程教学任务;作为国家、军队、重庆市三级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展开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等10个临床药师培训专业,已为全国16个省市培训临床药师200多名。获批重庆市及大学教改课题2项,主编陆军军事训练大纲教材2部,副主编、参编专著教材8部,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1项。张蓉教授2019、2021、2023年3次获评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3名研究生获重庆市研究生创新项目,获评陆军军医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2名,获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本科优秀毕业论文1篇。

学科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为抓手,构建合理用药管控体系;以智能化用药数据库为核心,建立了前置审方、处方点评、记分考核管控系统;以踏石留痕的精神,完善“户籍制”式的药品管理档案;实现了医院药品全流程闭环式精准管理与保障,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年均完成药品调剂发放10亿元。获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学科被评为全国、全军ADR监测“先进单位”。

学科立足临床药物治疗,创新药学服务模式,形成了基于药物基因检测的精准化用药、危重症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慢病患者的长程用药管理、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的药学监护、抗肿瘤药物的个体化药学服务5个临床药学特色方向。构建临床药物基因组学和治疗药物监测个体化用药评价体系,开展8种临床常用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年均检测13000余人次,获临床新技术立项5项。开设重庆首家收费专科药学门诊,覆盖7个专科用药方向,年均接诊近400例次;参与14个MDT团队,年均会诊量8000余人次。深化“线下+线上”双通道药学服务,将药学服务延伸至基层部队官兵,提供用药教育和药学监护。创建临床药师多专业联合驻科模式,协助临床科室实现药事管理核心指标达标。全院药占比下降至24%,门诊人均药费降低5.8%,住院人均药费降低21.4%。获评重庆市优秀临床药学特色项目1项、陆军军医大学临床新技术项目1项(首个药学项目),5名临床药师获评全国、重庆市优秀临床药师。

学科建有制剂室和药检室,制剂生产20多个品规,年生产总值800余万元,以满足本院、西南医院患者和为部队服务、卫勤任务等需要。学科研制的维生素E珍珠乳膏、新面醑、复方紫草油、延肾胶囊等特色制剂品种深受部队官兵和患者好评。2022年获批军队特色制剂中心建设项目,承担特色制剂生产、研发任务,是口服外用并重、中药化药齐行的集研发-孵化-生产为一体的高原特需药品与营养制剂研发平台。

学科建有药学科研实验室250余平米,拥有无菌层流细胞房、倒置荧光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等常规科研设备,围绕肿瘤免疫新靶点及干预药物研究、药物临床综合评价研究、军事药物制剂研发三个方向开展药学研究。近5年,新获各类课题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重庆市科研课题25项,研究经费18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39篇,其中IF>10 的SCI论文9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参与制定行业指南与标准3项。2023年学科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项目数位居全国医院药学学科前列。

作为国家首批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军队首批临床药理基地,承担药物临床试验、器械临床试验项目,拥有12个药物临床试验专业科室和25个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备案专业科室。近5年,承接药物临床试验项目146项,医疗器械75项,其中药物临床试验组长单位4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组长单位6项。

机构邮箱:xqgcpjgb@tmmu.edu.cn    

机构电话:023-6875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