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
迎来了一个极具意义的重要时刻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手术介入室
成功开机
并且顺利地完成了两台咯血患者的血管介入手术
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医院在呼吸介入治疗领域
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更为全面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在DSA手术介入室启用当天,两台手术均取得了圆满成功。首例患者为一名患有尘肺病的中年男性,因咯血症状辗转多家医院未果,4天前在外院住院期间,咯血症状再次加剧,并且进行了气管插管,经过积极抢救后咯血情况稍有好转,转至新桥医院后经血管介入手术得到了有效治疗。

第二例患者同样患有尘肺病并合并继发性肺结核,咯血症状已持续数月之久,伴有呼吸衰竭,是一位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支持治疗的危重患者。经过呼吸危重症医师会诊讨论,考虑在呼吸机支持下采用血管介入治疗。最终通过血管介入栓塞术成功为其止血。

“我们的 DSA 介入室配备的这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可不简单,它就像是医生的‘火眼金睛’,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的形态和病变情况,帮助我们揪出‘犯罪血管’”。新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徐智教授介绍道,新桥医院呼吸科在国内属于少数几家科室内单独配备先进DSA设备的科室之一。此次DSA 介入室的启用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对于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又不适合外科手术的咯血、肺栓塞、肺癌患者来说,可以提供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

据了解,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的DSA介入室布局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中心主任徐智教授、范晔副主任、白莉副主任、王斌、张明周、刘双林三位主任助理和孙晓容、王霞、吴红梅三位护士长等多位科室领导齐心协力,历经四年多的时间,成功完成了DSA设备的申报、规划和装机工作。此次引入的DSA设备,是美国GE公司原装进口的最新型号Innova IGS 5。该设备配备了先进的探测器和高分辨率大屏显示器,能够实时呈现血管影像,有效降低了辐射风险,为微创手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此外,这台DSA设备还具备锥体束CT(CBCT)技术,在经皮肺小结节穿刺活检、肺结节消融及经皮肺穿刺粒子植入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可与肺穿刺机器人机械臂配合实现精准定位和穿刺。
同时,DSA介入室与气管镜室、胸腔镜室、呼吸重症监护室相邻,这一布局一方面实现了气管镜技术、胸腔镜技术、血管介入技术的相互融合,另一方面又大幅提高了应对医疗紧急情况的响应速度,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对介入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及时救治,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徐智主任强调:“科室己具备从经气道、经皮肺穿刺、经胸腔、经肺血管和经食道等多个维度开展全面呼吸介入技术的能力和平台,可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诊疗水平,满足患者更高的治疗需求。”

科室在徐智主任带领下一直致力于呼吸介入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己组建起了一支技术全面的呼吸微创介入团队:气管镜介入团队由范晔教授、黄赞胜副教授、郭宇航主治医生组成,具有高水平的纵膈活检及复杂气道病变介入诊疗能力;经皮肺穿刺介入团队由徐智教授、王斌主治医师、刘禹主治医师组成,擅长肺结节/肺癌穿刺活检和消融治疗、经皮肺穿刺粒子植入治疗等技术,已经积累了大量成功病例;胸腔镜团队由张明周教授、刘雪萍主治医师组成,擅长经胸腔镜途径解决疑难胸膜疾病,如顽固性气胸、支气管胸膜痿、恶性胸腔积液;肺血管介入团队由徐智教授、叶东樊主治医师、羊青松住院医师组成,擅长肺动脉、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治疗咯血、肺血栓栓塞症等肺血管疾病。以上各呼吸介入专业组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王斌主任助理分享了科室安装DSA设备带来的实际改变:“在过去,我们需要在有CT或DSA的兄弟科室支持下才能完成介入治疗,现在手术安排更及时,我们能够针对复杂的呼吸系统疾病制定出更为精细的治疗方案,这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和医疗费用。”
刚刚接受完治疗的危重患者的家属感慨地说:“以前听说做这种手术需要排队很久,而且还有辗转奔波的风险,现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的DSA手术介入室旁边就是重症监护室,我们方便转诊治疗,也不用担心等太久。这里的医生技术好,设备也先进,我们很放心。”

新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DSA手术介入室的启用,体现了医院党委、机关对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建设的重视和支持,也是学科在呼吸介入治疗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徐智主任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依托以上呼吸介入平台,开展一系列的临床新技术和培训帮带工作,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能够更好地服务患者,为周边医院做好技术培训和帮带作用。”
未来,科室将在医院支持下继续致力于推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发展进步,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