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动态

学科动态

学科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动态 > 正文

《中国科学基金》在2025年3月刊出肿瘤科朱波教授、贾罄竹教授文章,探讨肿瘤研究新范式以及肿瘤治疗中的科学困境

发布时间:2025-03-17 作者: 来源:肿瘤科 点击数:

《中国科学基金》在2025年3月12日刊出了肿瘤科朱波教授和贾罄竹教授的两篇文章:《临床问题驱动的肿瘤研究新范式》、《肿瘤治疗中的科学困境与精准治疗未来路径探讨》,朱波教授和贾罄竹教授分别作为两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合著者包括金铮教授,石嵘教授,姚刚教授,张旭院士,陈孝平院士,王红阳院士等。

重庆市新桥医院肿瘤科专家团队以朱波教授为学科领导人,作为肿瘤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长期参与国家层面肿瘤防治政策的制定与战略咨询,学术成果与实践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持续引领行业技术革新与规范化发展。

因篇幅有限,下面是对两篇文章的简单解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查阅文章详情。

临床问题驱动的肿瘤研究新范式

我国肿瘤防治面临的严峻挑战。针对患者五年生存率低于欧美国家的现状及传统研究范式转化效率低等问题,我们提出以临床问题驱动的新研究范式。本文分析了肿瘤预防、早诊和治疗中的瓶颈,强调肿瘤动态演进、异质性及系统复杂性等关键科学问题,也明确了传统研究模型与临床需求结合不紧密、转化相对滞后等缺陷。通过国内外转化研究案例对比分析,论证新范式需以患者为中心,整合多学科技术,构建全周期动态研究体系,推动精准诊疗和成果转化。新范式强调临床需求导向、跨学科融合及全程管理,旨在提升肿瘤防治水平,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肿瘤治疗中的科学困境与精准治疗未来路径探讨

系统剖析当前我国肿瘤治疗领域面临的核心困境,包括精准治疗未全面实现、获得性耐药难以规避、联合治疗方案及时序优化不足、系统化管理欠缺,以及疗效评估与后续治疗选择困难。针对上述挑战,提出未来研究应聚焦三大方向:深入解析肿瘤生物学特征以发现新靶点;从异质性、演化性等维度精准描述肿瘤动态演变规律;基于此优化药物设计、治疗时序及联合策略。同时倡导建立“临床问题驱动”的新研究范式,通过前瞻性队列、多维度动态采样及人源化模型,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提升肿瘤治疗效果与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