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末,由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牵头,联合第一附属医院和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口腔专家组成的专家医疗队,圆满完成全部“口腔下基层”西藏那曲市、昌都市及阿里地区巡诊任务返回重庆。
保健康就是保战斗力!完成任务不久,他们收到了一封来自西藏边防某部队的感谢信和锦旗,感谢信的背后,是基层兵营的对此次口腔行的从健康咨询指导、体检、治疗和预防全覆盖和药品、耗材、设备、人员和技术全要素保障的实战化的真切行动的真情流露。
自9月任务开展以来,共计20人的“口腔下基层”专家医疗队分两批次,历时24天、巡诊上万公里,通过开展口腔疾病诊治、健康知识讲座、基层卫生员技术帮带和基层部队口腔需求调研等工作,为超5000边防官兵及军属提供医疗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姓军为战”的庄严承诺,把洁牙、补牙、拔牙、护牙和修复牙齿送到连队、送到哨卡。

这是一条练兵之路
无论医师护士,首先是一名战士
从平均海拔400米的重庆到海拔4500米的那曲市,医疗队员们晨曦出,伴月归,每天往返160公里的无人区,翻雪山、越达坂,最高抵达海拔超5000米点位,将最优质的口腔医疗服务送到边防一线。

阿里地区高寒缺氧,一到驻地,医疗队员们便克服4800多米的高海拔带来的强烈高原反应,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立即投入紧张的诊疗工作中。“官兵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医疗队领队王琦介绍,本次“口腔下基层”针对高原高海拔地区实际,并非简单的发传单、填表格、写病历或讲讲课,而是要为基层官兵解决急难愁盼的口齿“顽疾”,做到不落一兵。



“医生,最近一段时间,每晚都牙痛到失眠,饭也不敢吃,好影响训练和工作喔。”这天,连续为多位战友治疗的医疗队长新桥医院口腔科何海涛主任结束一天的工作,正准备随队返回,就遇到了刚刚从高原哨所赶到巡诊点位的战士小陈。小陈连续几年一直备受高原牙周病的影响,受地理环境和医疗条件限制,高原官兵们每次出现较严重口腔问题,需要去体系医院看病,都要多次辗转,有时甚至赶路一整天,为了不影响整个队伍的战斗力,小陈选择了默默忍受牙痛的折磨,每天依然坚持完成高强度的训练。听闻情况后,何海涛教授立马重新解开背囊,拿出设备,替小陈检查治疗和治疗。何海涛说:“红色军医的作用发挥,同样连接战场,别小看牙病,疼起来真的要命,如果感染得不到及时控制可危及生命,小牙病、大健康。到了高原,无论医师护士,首先得是一名战士,把拔牙钳、牙科钻、洁牙机作为我们的武器去守护我们的战士。”



整个巡诊过程中,像何海涛这样一边吸着氧,一边细致诊疗的画面不计其数。部分队员确实太累了,休息一会再“战”,自觉加班、主动动员、鼓励战士治疗,生怕他们因为牙病而影响训练和生活。看到他们在遥远的高寒地区为我们守护,年复一年,我们这点付出又算得了什么呢?新桥医院门诊护士长蒋薇薇病体初愈就奔赴高原,组织大家规划诊区、安装设备。

听闻陆军军医大学的口腔专家医疗队带着齐全的医疗设备前来,战士们在巡诊现场排起了长队,有些战士野外训练未及时赶到,专家医疗队总会将返回的脚步放慢一些,等待着战友的到来,不遗漏每一位官兵每一颗牙齿,让他们感受到满满的暖意。

某天,专家医疗队一天之内完成了三个战位的巡诊宣教,累得筋疲力尽。刚想回车上休息,听说在更高的哨所,还有一位患有牙疾的战士正在值守。“为一个人翻达坂,大家要不要去?”队长征求大家意见,队员们异口同声:“去!我们不能落下任何一位战友。



何海涛介绍,口腔疾病是高原军人的常见病,别看牙齿个头小,与全身健康关系大着呢,疼起来真的要命,平常会影响训练,战时可造成非战斗减员。提供口腔诊疗服务,不仅有助于官兵维持口腔健康,也对保证部队战斗力有着重要作用。“最遥远的疆域,最险峻的山峰,最艰苦的岗哨,有我们最可爱的战友,他们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我们到过最高的哨所,经过我们的治疗后,战士们的笑容可以让一切高反烟消云散。”
巡诊一路,保障一方。“口腔下基层”医疗队始终秉承“不漏一个兵”的服务宗旨,蹚冰河、翻达坂,把健康和关爱送给战友,在漫漫巡诊之路上留下一串串坚定的脚印。

这是一次暖心之举
跨越雪域高原,用心清除官兵“隐患”
10月的西藏阿里,气温骤降、寒风凛冽,某团士官小彭的脸上,此刻洋溢着轻松的笑容。小彭告诉记者,自从执行高原驻训任务以来,牙痛反复发作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严重时甚至无法正常说话。我原本想着等休假了再回家治疗蛀牙,没想到,在驻训地就完成了解决了我长期牙疼的烦恼。”





接诊小彭的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口腔科熊宇主任告诉记者,前来就诊时,小彭已有10余颗牙齿龋坏并接近穿髓,此次专家医疗队携带超声牙周治疗仪、卡式蒸汽灭菌器、移动式牙科治疗机等新型医疗设备,充分备足各项口腔治疗器械耗材,组织口内口外多位医生联合诊治,替小彭补好龋齿,拔掉坏掉的残根,彻底解决了战士的困扰。
“战友们守护万里海疆,我们守护他们的健康。”预防保健科张恩全主任介绍,“广大边防官兵在前线为祖国站岗、为人民放哨,守护祖国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我们在其身后,更要想官兵之难、治官兵之疾、除官兵之痛,充分发挥军医大学医疗技术优势,将更多暖心服务送达一线,为基层官兵口腔健康保驾护航。”

一路上,暖心场景屡见不鲜。
“教授,我每次咀嚼食物都像是在进行一场战斗”
“您智齿发炎了,来我替你处理”
“最近吃什么食物都有血迹,我是不是得了什么血液病啊?”
“您这是口腔清洁问题导致的全口牙龈红肿,我教你用药”……

那曲武警卫生队长坚参仁青说:“那曲市的口腔医疗资源并不完善,专家医疗队为我们带来温暖的服务、先进的技术,极大增加了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以高原为家、以苦为荣的信念,我守高原,请党放心!”



这是一次双向奔赴
搭建起一条温暖的绿色纽带

“出血了,是不是我的手法不够准确”,某边防连队,基层卫生员小刘正在新桥口腔科张纲副主任的指导下,为战友进行智齿冠周冲洗处理。“别担心,我示范一遍……”张纲副主任在给出专业治疗意见的同时,不忘安慰小刘,还留下联系方式……一言一语的真情关怀,无形中,在高原官兵和医疗队间搭建起了一条温暖的绿色通道。

为了用“陆医大经验”助力高原口腔技术提升,为基层部队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本次“口腔下基层”专家医疗队除了诊疗,同时还肩负着技术帮扶的任务。巡诊过程中,医疗队员主动与基层单位军医、卫生员“结对子”,通过业务指导,不断提高基层单位对口腔基础疾病的防治能力。



张纲副主任在基层连队开展“口腔健康与口腔疾病防治”专题讲座,专家们通过现场带教示教、疑难病例分析、会诊等方式不断指导规范基层连队口腔科专业诊疗流程,为高原官兵保持战斗力提供充分保障。
此外,医疗队还对基层官兵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摸底评估调研,收集调研问卷1100多份。针对各部队卫生队中的卫生人员,进行了口腔操作技能的强化培训指导,一同开展对官兵的口腔治疗。临别之时,医疗队周到地留下了联络信息,确保能为战友们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咨询帮助。
“我们只有把工作真正做实、做细,才能对得起这些可爱又可敬的官兵。”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肖维维博士说:“有幸参加本次的口腔健康下基层活动,亲身感受了高原恶劣的环境,也深切体会到高原官兵的淳朴、坚韧和忠诚品格。信仰战胜了缺氧,也坚定了我之后为军服务的决心。”




此次巡诊,是一次凝心铸魂的思想洗礼,更是一次传承发扬陆军军医大学红色军医边关行优良传统的生动实践。医疗队队员纷纷表示,高原官兵在环境艰苦的阿里地区以高原为家,常年日夜守护着祖国边防的安宁,这种精神,将成为鼓舞他们作为新时代人民军医勇毅前行的动力。
下一步,陆军军医大学“口腔下基层”活动将继续聚焦高原官兵健康,用服务清新官兵“口气”,用细心清除官兵“隐患”,用专业提升官兵“体感”,全方位提升高原官兵医疗卫勤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