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诊疗

特色技术

低强度超声治疗及临床应用

来源: 点击数:

放化疗是临床大多数恶性肿瘤的首选和主要治疗方法,而免疫治疗则是当今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治疗方法。然而,在这些治疗中肿瘤常产生治疗抵抗,严重影响了治疗疗效。近年来,低强度超声治疗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抵抗的解决方法,正在受到业界的关注。

治疗机制:

低强度超声治疗机制主要以空化效应和机械效应为主,往往需要联合使用超声造影剂微泡(microbubble)来诱导增强空化效应,而热效应则需要避免,故也称为微泡介导的超声空化治疗方法。目前已知实体瘤的乏血供和乏氧状态是造成肿瘤放化疗和免疫治疗抵抗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诊断超声治疗具有刺激实体肿瘤血流灌注明显增强的作用,即所谓“超声肿瘤血流效应(sononeoperfusion)”(图1),可能是解决乏血供肿瘤治疗抵抗的一个新方法。

1.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增强肿瘤血流灌注示意图

临床应用:


刘政教授带领的课题组近年在国内完成了一项胰腺癌超声化疗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的入组和治疗,试验组采用经改进的诊断超声联合胰腺癌经典方案化疗,对照组仅实施经典化疗,结果试验组的中位总生存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3个月(9.1vs.6.1),试验组的疾病控制率(DCR)显著优于对照组(73.7%vs. 42.5%),以上临床研究中,均未发现超声化疗有增加严重化疗不良反应的风险。代表性病例如图2所示。


2.试验组代表性病例治疗前后对照图。超声化疗9疗程后肿瘤由26mmx23mm缩小至17mmx15mm。

在伦理批准的情况下,课题组还进行了小样本乳腺癌和转移性肝癌的超声化疗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超声治疗后乏血供肿瘤的血流灌注明显增强,具体表现为超声造影显示的肿瘤灌注面积增大、血流灌注强度增强(图3)。

3.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增强临床乏血供肿瘤血流灌注的超声造影图。治疗前造影所见的乏血供乳腺癌、转移性肝癌和胰腺癌(箭头),治疗后血流灌注明显增强(箭头),灌注面积增大。

综上所述,采用诊断级的低强度超声增强肿瘤放化疗,具有精准影像引导、无创安全、临床转化快等特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