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具有独特的餐桌文化,原本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可能通过一顿饭就能建立友谊,而一些生意的谈成与否,更是离不开饭桌。但生活中有一些疾病却会通过共餐传染,比如以下这五种,需要提高警惕。
1、甲肝、戊肝
这两类疾病都属于传染性的慢性肝炎,而它们的主要传播渠道就是通过消化道,也就是临床所说的粪口途径传播。不过戊肝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进行预防,从而减低自身的患病几率。
但甲肝则不同,如若甲肝患者在大便过程中手沾染了甲肝病毒,然后又用手去触碰食物或水的话,健康人群误食之后就会引发交叉感染。
2、幽门螺杆菌
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在50%左右,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感染了这种病菌。它主要的传播方式就是口-口传播、胃-口传播和粪-口传播等等,它不仅是胃炎的主要诱因,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所以,如果家里有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共餐时要使用公筷,家庭其他成员也要去医院检测Hp,看是否有感染。
3、肺结核
肺结核分为多个种类,并不是所有种类的肺结核都具有传染性。只有肺结核患者咳出的痰液中存在结核菌,才具备一定传染性。所以,在和肺结核患者共同进餐时,首先要使用公筷,另外在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细菌量会骤然增加,这时应礼貌性远离,以免增加滋生风险。
4、伤寒疾病
西医的伤寒和中医理解的伤寒有很大区别,西医认为伤寒疾病是由伤寒杆菌导致的消化道异常。通过食物这种伤寒杆菌就会想回传播,一旦感染患者会有听力减退、反应迟钝、神志不清等等异常表现,所以如若身边有患伤害疾病的人,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5、霍乱
霍乱属于急性肠道传染疾病,在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可能仅仅有腹泻表现。但随着疾病的不断加重,患者腹泻情况也会增加,一天中腹泻次数达到十几次甚至更多。这种疾病的传染性极强,如若和霍乱患者共同就餐,就会增加自身的感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