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特色技术】“天眼“助力医生清除心脏内不定时炸弹

发布时间:2020-12-08 来源: 作者:李春梅 点击数:

“阵发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扑动、心肌缺血、心功能Ⅲ级、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高血压3级(很高危)……”近日,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内科在科室晋军主任的指导下,谭虎副主任率电生理团队,成功为68岁多器官疾病的王大爷成功实施了心腔内超声指导下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

1年前

68岁的王大爷是重庆九龙坡区人,1年前出现了心悸、乏力等症状,每次发病持续2小时至1-2天不等,后来病情加重,出现胸痛、胸闷、黑矇、晕厥、呼吸困难等症状。到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检查显示,心房颤动(最快心率高达197次/分)、偶发多源室性早搏,由于早期症状轻微,王大爷未引起重视。

过了大约两个月

病情进一步加重住院,检查显示阵发性心房扑动、阵发性心房颤动,医生告知,必须采用射频消融术,才能根治,但王大爷还是选择了保守治疗。经过保守治疗,他的症状稍微缓解,但出院后的王大爷仍然不断地出现心悸、乏力等症状。

住院检查

王大爷为求进一步的治疗,入住新桥医院心内科,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经过心脏超声检查显示,他的心脏左心耳有血栓,这相当于身体内一颗不定时“炸弹”,因为这个血栓随时都可能脱落,导致血栓栓塞、堵塞脑血管,形成脑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拆除血栓“炸弹”

“有血栓,非常危险!”新桥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谭虎介绍,当即为王大爷制定了治疗方案,先进行抗凝治疗将血栓这个“炸弹”拆除。经过两个月的控制心率及强化抗凝等治疗,复查显示,血栓已经消失。

“炸弹”消失后又遇难题

“炸弹”虽然消失了,但王大爷和家人还是非常担心,因为他们了解到持续房颤心律还是容易再次产生血栓,随时都有脑卒中的危险,而且王大爷肾功能衰竭,抗凝治疗发生大出血的风险非常高。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消除房颤及堵住血栓源头,但王大爷心功能非常差,如果在麻醉状态下通过食道超声进行消融手术,他的心脏功能可能无法耐受。

制定手术方案:一“堵”一“消”

王大爷的病情非常严重且病因复杂,晋军主任率电生理团队多次讨论后制定了缜密的手术方案,决定不采用插管全身麻醉,不做经食道彩超,采取最先进心腔内超声指导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

该手术方式就是经皮穿刺外周静脉血管后,将高清的超声探头从股静脉送达心腔内,获得房间隔及左心耳的细微解剖结构,引导术中精准定位、房间隔穿刺、左心耳开口径线测量和监测封堵器的输送和释放,同时还可以监测心包积液等防止手术并发症,就像医生多了一个眼睛,可以获得类似于直视下患者心脏内的结构,既精准又安全……

谭虎教授跟家属沟通时说道,心腔内超声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消”一“堵”,使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消除患者心慌症状,改善心脏功能,同时成功堵塞房颤患者心脏内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脑栓塞的发生率。

痊愈出院

经过术前周密的准备,在心腔内超声帮助下,精准构建该患者心脏模型、穿刺房间隔,顺利完成射频消融,谭虎副主任在电生理团队的配合下,顺利展开封堵伞,测量体内封堵器的压缩比和残余分流,符合“PASS”原则,完美封堵,手术非常成功,效果显著,目前患者恢复良好,现已痊愈出院。

该手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既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机率,也增加的手术成功的概率。手术是在心腔内超声(ICE)指导下进行的,心腔内超声相当于医生的眼睛,将原本需要开胸才能看到的解剖结构,通过超声呈现在医生眼前,使得术者对心脏里面的结构、情况以及操作了如指掌,术中可实时监测血栓、心包填塞等并发症;

2、避免了紊乱的心律带来的新心功能下降等危害。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已经是明确的,该患者经射频消融治疗后已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

3、顺利完成的左心耳封堵为患者解决了血栓相关的脑卒中等后顾之忧。不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治疗,也减少了抗凝药物带来的出血等风险。一次手术完成两项治疗,让病人得到治疗的最大获益,减少多次手术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据统计,新桥医院心内科已经成功过实施了4例此类手术,得到患者的认可和高度赞誉。